本報訊(記者 李卓)全省唯一財政總收入過百億的城區,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7萬元,連續6年以八成新增財力保障民生,平安建設實現100%覆蓋——“小康”的生活理想正逐漸變成百萬雨花區居民的理想生活。記者近日從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2013年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工作考評結果揭曉,雨花區在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社會發展、民主法治與生態文明等五大類22項測評中綜合排名第一。
  從考核結果看,雨花區2013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工作在湖南一類縣(市、區)實現程度為90.96,綜合排名第一,其中,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兩大單項得分均排在全省首位。“全面小康社會,不是一時創建而是一貫做法,更不是簡單的數據,而是全面升華。”正如雨花區委書記邱繼興所說,今年以來,該區堅持區域一體化、產業高端化、民生幸福化、管理法治化和城市品質化“五化”戰略,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五大類標準不謀而合。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數據的背後,是居民群眾的生活變化和切身感受。雨花區連續6年堅持將新增財力的80%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註重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事業投入。2013年雨花區民生支出達35.09億元,占公共預算支出的近八成,全年新建廉租住房1134套,424套公租房主體竣工。今年上半年招待費、交通費、差旅費、會議費等“四費”支出壓縮比例達到50%。同時,全區教育、科技、社會保障和就業等民生支出均得到重點保障,占上半年預算總支出的77.8%。
  “我們班大半同學和我一樣,都是外地的。”來自益陽的鄔尚妤小朋友父母在高橋打工,是個典型的外來娃,卻順利就近入讀名校砂子塘新城新世界小學。這隻是雨花區平均每年新增3000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的一個尋常事例。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發展平衡與否,決定著小康社會的實現程度。雨花區領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重要的成功之道,就是從外城簡單的拓展轉向區域一體化的同步發展,讓本地居民與外來居民享受均等化民生福利。僅以教育為例,去年一年,該區新增學位7020個,有效緩解學生總數占全市1/3、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數占全市1/3的難題,讓本地娃和外來娃共享雨花教育紅利。  (原標題:百萬雨花人領跑奔小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g32igmfj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