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施工中的《人民日報》新大樓 資料圖片
  參考消息網10月18日報道 外媒稱,在建築業迅猛發展的中國,有媒體報道稱,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提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築”。
  據法新社10月16日報道,在中國,老舊建築基本上都是蘇聯式的混凝土結構的房屋。而近些年來,房地產開發已然成了中國經濟的中流砥柱。
  報道稱,這一現象吸引了全球眾多設計師——從扎哈·哈迪德這種聲名顯赫的設計大師到那些並不知名的資歷尚淺的年輕設計師——來到中國大展拳腳。
  然而,一些通常由國有集團投資建設的非傳統且造價昂貴的建築引發了民眾爭議,招致了浪費公款的批評。
  報道稱,很多網民對習近平的話拍手稱贊。
  一位網民發微博說:“那些肆無忌憚的房地產商應該會有所收斂了。”
  另有網民直呼:“中國不是外國人的試驗田!”
  【延伸閱讀】盤點:中國有哪些“奇奇怪怪的建築”
  國內各種“很有特點的建築”還真不少,大褲衩、大秋褲,還有老壽星、酒瓶子、方便面桶……林林總總,各種奇葩不勝枚舉,讓人過目不忘,大家一起來看下吧!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央視“大褲衩”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大褲衩”的模仿者:2014年5月19日,河南省鄭州商都路京港澳高速口,一建築因外形酷似央視“大褲衩”遭圍觀。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大秋褲】2014年1月21日,屹立於蘇州金雞湖畔的地標建築東方之門,“新褲子”剛剛穿好。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蘇州“秋褲”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伊川“褲腰帶”大門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沈陽方圓大廈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廣州圓大廈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撫順生命之環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稻花香大廈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五糧液大廈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2年11月1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稻花香集團廠區內“酒瓶”形狀的辦公大樓(左),五糧液集團廠區內“酒瓶”形狀的辦公大樓(右)。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河北三河天子大酒店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09年12月15日, 北京,“福祿壽”象形建築天子大酒店。天子大酒店被網民稱為“中國最彪悍的酒店大樓”,它的外形是彩塑“福祿壽”三星像,總高41.6米,2001年12月榮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大的只有使用功能的象形建築。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2年11月30日,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瞭望塔,網友稱其像五根釘子。這座呈現出“生命之樹”設計造型的工程由五個高低不等、錯落有致的獨立塔構成,其中一號塔最高為244.35米。因其外形像五顆“大釘子”近期遭到網友調侃。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3年06月26日,重慶火車站附近矗立起一棟建築酷似比薩斜塔矯正後的兄弟,該建築外觀造型獨特呈桶狀,有網友發貼戲稱為“方便面樓” ,引市民圍觀。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4年02月17日,山東省濟南市, 在建設中的濟南第一高樓,常因外形“怪異”遭人調侃。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4年1月4日,廣西南寧市,在藥用植物園裡面有一棟十分獨特、極具創意的彩色“抽屜房”。該建築樓層全部設計成一個個或拉出、或推進去的彩色“抽屜”,顏色艷麗,創意十足。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4年4月14日晚,江蘇昆山,夜幕下,極具現代氣息的奇葩建築“金字塔”樓盡顯“另類”風采,成為江蘇省昆山市花橋國際商務城新地標建築。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4年3月1日,江蘇省無錫市具區路邊“大茶壺”建築水韻靈動,結束無錫沒有文化地標的爭議。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4年8月3日,湖北宜昌市,地標性建築物宜昌汽車客運中心站酷似棺材造型的外牆搭起腳手架進行維修。這座貌似“棺材”的建築運行近兩年多來,無時不引起過往旅客和司機的吐槽。相關負責人稱,客運站正面設計為一艘揚帆起航的帆船,側面的造型酷似棺材,純屬巧合。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4年05月23日,吉林省吉林市長春路臨江廣場附近有這樣一個奇怪的樓宇,外形酷似帆船,下半截完全封閉,上半截正常有居民居住。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4年6月6日,江蘇海安山寨版“迪拜帆船酒店”——海安廣電中心新址。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大茶壺】該“茶壺”聳立在貴州省湄潭縣火焰山上,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共有11層樓,壺高48.2米,底座高25.6米,總高73.8米,壺身最大直徑24米,體積28360.23立方米,為當地的茶文化博物館。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大腸樓】2013年,網友在微博上發佈照片稱,在京郊發現了一座“(滷煮)大腸塔”。據瞭解,該大廈位於大興黃村,名為“興創大廈”,此前也有人稱其為“呼啦圈”。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銅錢大樓】2013年12月9日,位於廣州市芳村南部珠江北岸的“銅錢大樓”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燦燦。該項目曾經一度被網友惡搞為“銅錢大樓”,後正式命名為“廣州圓大廈”。該建築呈“U”字形狀,是一個高138米的“大金環”。由於此建築形似銅錢,網友稱其為“銅錢大樓”,曾有有專家指出,該建築風格很怪異,形狀像一枚大銅錢,容易讓人聯想到暴發戶的心態。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大花鼓】2013年11月2日,安徽合肥濱湖新區,直徑61米高18米,以鳳陽花鼓為造型的鼓型建築正式開放,其“大花鼓”的造型也遭到了網友的吐槽。
  (2014-10-17 12:49:00)
  【延伸閱讀】日媒:世界超高建築競相建起 冷落日本第一高樓阿倍野HARUKAS”高約300米,是日本第一高樓。
  中新網10月14日電 日前大阪市300米高的“阿倍野HARUKAS”大樓正式開業,日本《經濟新聞》14日刊文,指出該大樓比296米的橫濱地標大廈稍高,時隔約21年更新了日本第一高樓的記錄。但從世界範圍來看,各種超高層建築正不斷拔地而起,日本的這座第一高樓在高度上甚至還擠不進前70。
  文章援引美國伊利諾伊州的“高層建築與城市住宅委員會”調查結果,世界第一高樓為阿聯酋迪拜的“哈利法塔”,高達828米。排在第二的是沙特阿拉伯的“麥加鐘樓”,高601米。而第三位則是中國臺灣地區的“臺北101大樓”,高508米。在世界最高的10座高層建築中,有9座建在亞洲。
  文章分析,大樓之所以越建越高,原因不僅僅在於經濟發展,還在於建築技術的日益進步。熟悉高層建築相關問題的東京工業大學教授笠井和彥指出“除了高強度材料得以廣泛應用外,建築結構設計上的進步也功不可沒”。
  此外,在沙特城市吉達建設中的“王國塔”預計2019年將竣工,屆時其高度將突破1000米大關。自《聖經》中出現“巴別塔”以來,人類就不斷憧憬著高層建築。隨著建築技術的進步,未來的建築可能會越來越高。
  (2014-10-14 15:18:16)
  【延伸閱讀】多地頻現“短命建築”:廣州耗資8億廣場 4年後拆除
  新華網廣州10月14日電 近日,廣州市耗資8億建成的陳家祠廣場,僅使用4年時間,即因為地鐵建設需要“推倒重來”,引起公眾廣泛關註。
  像陳家祠廣場這樣的“短命建築”並非個案,北京凱萊大酒店、沈陽的五里河體育場、浙大湖濱校區3號樓……這一個個響噹噹的建築在“青壯年”時期就被“推倒重建”令人惋惜。
  陳家祠廣場:1年扔掉2億元?
  陳家祠是廣州的文化名片之一。2009年,廣州荔灣區投入8個多億對陳家祠進行擴建,將古祠周邊的建築拆除,3.7萬平方米的一期陳家祠廣場,八成空地加種高大喬木,統一鋪設復古的麻石和青磚,其中東側下沉廣場改建成“餘蔭親境”的綠化廣場。
  據瞭解,陳家祠廣場擴建工程,加班加點在廣州亞運會開幕前的2010年9月完成,彼時被稱為“荔灣區迎亞運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然而,由於廣州地鐵八號線北延段建設,昔日重金打造的東側綠化廣場卻在短短四年內“推倒重來”。
  記者在陳家祠廣場看到,原先“餘蔭親境”的綠化廣場已被挖得面目全非。地鐵施工方中鐵二局施工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正在推平土地,填埋地下停車場,接下來計劃挖30米深的基坑,項目工期可能超過三年。
  早在2007年6月,廣州地鐵公司就公佈,廣州地鐵八號線延長線工程得到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
  當地群眾表示,相關部門在陳家祠廣場擴建之前,就應該知道此處未來規劃修建地鐵,“既然當初知道要在陳家祠修八號線延長線,又為何花8個億建這個廣場?實在是巨大的浪費。”
  資料顯示,“陳家祠廣場及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建設單位是荔灣區建設和市政局(現荔灣區建設和園林綠化局),建設方案則委托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建築設計研究院等進行設計。
  迄今,相關部門沒有就陳家祠廣場投資規劃方案問題予以回覆。“國家發改委批覆後,地鐵八號線延長線工程可能有幾套方案備選,但經過陳家祠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知情人士表示,“當時由於亞運會的‘任務’比較緊,所以對陳家祠廣場整體規劃的考慮可能有些欠缺。”
  短命大型建築,各地屢見不鮮
  事實上,類似陳家祠廣場這樣“推倒重來”的短命建築在各地頗為多見。業內人士坦言,如果確實因為“質量問題”,建築被拆除還算是“死得其所”。但現實情況是,一些大型建築仍在“青壯年”時期,就因為種種原因被拆除,造成巨大浪費。
  2010年8月,曾是北京地標性建築的四星級凱萊大酒店開始拆除,拆除後將建五星級酒店使用。而該酒店1992年才開業,2008年重新裝修,使用才18年;
  曾經見證中國男足挺進世界杯決賽圈歷史時刻的沈陽五里河體育場,1988年投資2.5億元建成,2007年被爆破拆除,使用未滿20年;
  浙大湖濱校區3號樓,被認為“設計壽命為50年、使用100年都沒問題的大樓”,只用了15年就成了建築垃圾。爆破拆除後,取而代之的則是僅比其高13米的建築……
  我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規定,重要建築和高層建築主體結構的耐久年限為100年,一般性建築為50年至100年。然而實際上,我國被拆除建築的平均壽命只有30年。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預測,建築過早拆除將導致中國每年碳排放量增加,同時還將導致巨大的資源浪費。據計算,“十二五”期間我國每年因過早拆除房屋浪費數千億元。
  不顧資源約束,隨意變更規劃
  “短命建築”除了城市規劃考慮不周之外,更多的因素在於規劃決策“家長制”,一些政府官員不顧資源約束,熱衷於大拆大建帶來“政績”。
  一位廣東省規劃部門工作人員表示:“現在普遍情況是 一屆政府一個規劃 。不同的領導有不同的喜好,有的領導剛上任就提出新概念,修改以前的城市規劃。下屬積極‘幫腔’、推進項目,極少提出反對意見。”
  有的領導把自己當成了城市“總規劃師”,就像川劇變臉一樣朝令夕改。據報道,安徽省淮南市委原書記方西屏,懷疑在建的“觀湖國際”酒店擋住風水,於是強行令其拆除。2012年7月才動工興建的“觀湖國際”,到2014年3月,剛建成的兩棟大樓被爆破拆除。
  在南京市,1996年興建的城西幹道全線高架,僅使用了13年即被拆除,改之以採用隧道下穿十字路口方式。
  “城市規劃不能說變就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教授楊解君認為,在規划過程中要充分論證,讓專業人士的意見得到真正體現。
  專家建議,城市規劃應保持延續性,要制定1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城市規劃方案,並嚴格執行規劃方案;同時,要抓緊編製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的權責清單,制衡地方行政官員更改規劃的權力,杜絕“一屆政府一個規劃”的現象。
  (原標題:“短命建築”頻現:揮霍了誰的血汗錢?)
  (2014-10-14 17:15:04)
  【延伸閱讀】“短命建築”頻現:揮霍了誰的血汗錢?
  新華網廣州10月14日電(記者 孫飛)近日,廣州市耗資8億建成的陳家祠廣場,僅使用4年時間,即因為地鐵建設需要“推倒重來”,引起公眾廣泛關註。
  像陳家祠廣場這樣的“短命建築”並非個案,北京凱萊大酒店、沈陽的五里河體育場、浙大湖濱校區3號樓……這一個個響噹噹的建築在“青壯年”時期就被“推倒重建”令人惋惜。
  陳家祠廣場:1年扔掉2億元?
  陳家祠是廣州的文化名片之一。2009年,廣州荔灣區投入8個多億對陳家祠進行擴建,將古祠周邊的建築拆除,3.7萬平方米的一期陳家祠廣場,八成空地加種高大喬木,統一鋪設復古的麻石和青磚,其中東側下沉廣場改建成“餘蔭親境”的綠化廣場。
  據瞭解,陳家祠廣場擴建工程,加班加點在廣州亞運會開幕前的2010年9月完成,彼時被稱為“荔灣區迎亞運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然而,由於廣州地鐵八號線北延段建設,昔日重金打造的東側綠化廣場卻在短短四年內“推倒重來”。
  記者在陳家祠廣場看到,原先“餘蔭親境”的綠化廣場已被挖得面目全非。地鐵施工方中鐵二局施工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正在推平土地,填埋地下停車場,接下來計劃挖30米深的基坑,項目工期可能超過三年。
  早在2007年6月,廣州地鐵公司就公佈,廣州地鐵八號線延長線工程得到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
  當地群眾表示,相關部門在陳家祠廣場擴建之前,就應該知道此處未來規劃修建地鐵,“既然當初知道要在陳家祠修八號線延長線,又為何花8個億建這個廣場?實在是巨大的浪費。”
  資料顯示,“陳家祠廣場及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建設單位是荔灣區建設和市政局(現荔灣區建設和園林綠化局),建設方案則委托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建築設計研究院等進行設計。
  迄今,相關部門沒有就陳家祠廣場投資規劃方案問題予以回覆。“國家發改委批覆後,地鐵八號線延長線工程可能有幾套方案備選,但經過陳家祠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知情人士表示,“當時由於亞運會的‘任務’比較緊,所以對陳家祠廣場整體規劃的考慮可能有些欠缺。”
  短命大型建築,各地屢見不鮮
  事實上,類似陳家祠廣場這樣“推倒重來”的短命建築在各地頗為多見。業內人士坦言,如果確實因為“質量問題”,建築被拆除還算是“死得其所”。但現實情況是,一些大型建築仍在“青壯年”時期,就因為種種原因被拆除,造成巨大浪費。
  2010年8月,曾是北京地標性建築的四星級凱萊大酒店開始拆除,拆除後將建五星級酒店使用。而該酒店1992年才開業,2008年重新裝修,使用才18年;
  曾經見證中國男足挺進世界杯決賽圈歷史時刻的沈陽五里河體育場,1988年投資2.5億元建成,2007年被爆破拆除,使用未滿20年;
  浙大湖濱校區3號樓,被認為“設計壽命為50年、使用100年都沒問題的大樓”,只用了15年就成了建築垃圾。爆破拆除後,取而代之的則是僅比其高13米的建築……
  我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規定,重要建築和高層建築主體結構的耐久年限為100年,一般性建築為50年至100年。然而實際上,我國被拆除建築的平均壽命只有30年。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預測,建築過早拆除將導致中國每年碳排放量增加,同時還將導致巨大的資源浪費。據計算,“十二五”期間我國每年因過早拆除房屋浪費數千億元。
  不顧資源約束,隨意變更規劃
  “短命建築”除了城市規劃考慮不周之外,更多的因素在於規劃決策“家長制”,一些政府官員不顧資源約束,熱衷於大拆大建帶來“政績”。
  一位廣東省規劃部門工作人員表示:“現在普遍情況是‘一屆政府一個規劃’。不同的領導有不同的喜好,有的領導剛上任就提出新概念,修改以前的城市規劃。下屬積極‘幫腔’、推進項目,極少提出反對意見。”
  有的領導把自己當成了城市“總規劃師”,就像川劇變臉一樣朝令夕改。據報道,安徽省淮南市委原書記方西屏,懷疑在建的“觀湖國際”酒店擋住風水,於是強行令其拆除。2012年7月才動工興建的“觀湖國際”,到2014年3月,剛建成的兩棟大樓被爆破拆除。
  在南京市,1996年興建的城西幹道全線高架,僅使用了13年即被拆除,改之以採用隧道下穿十字路口方式。
  “城市規劃不能說變就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教授楊解君認為,在規划過程中要充分論證,讓專業人士的意見得到真正體現。
  專家建議,城市規劃應保持延續性,要制定1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城市規劃方案,並嚴格執行規劃方案;同時,要抓緊編製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的權責清單,制衡地方行政官員更改規劃的權力,杜絕“一屆政府一個規劃”的現象。
  (2014-10-14 12:22: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g32igmfj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